[46]从肓门下行第十四椎下,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,正坐取之, [47]从志室下行第十九椎下,去脊中各三寸半,伏而取之,胞肓穴也。[4]此所谓起于腹气之街者,是起胃中榖起也;并于少阴者, 是并于肾间动气也,其真气与谷气相并,侠脐上行,至胸中而散, 是谓大气至胸中,分布五脏六腑诸经,而充身者也。
[3]少商穴,主治双鹅风,喉痹。有门牙、虎牙、槽牙、上下尽根牙之别。
【注】[1]公孙二穴,是足太阴脾经穴也,通于冲脉; 内关二穴,此二穴是手厥阴心包络穴也。注:[1]阳溪穴,主治热病烦心,瘾疹,痂疥,厥逆,头痛,牙疼, 咽喉肿痛,及狂妄,惊恐见鬼等证。
俱由湿寒下注,血涩气阻而成。[8]沉者,沉翳也,又名深翳。
复溜血淋宜乎灸,气滞腰疼贵在针,伤寒无汗急泻此,六脉沉伏即可伸。[2]从中封穴循内联踝五寸,入于蠡沟穴也。
石决明一两 车前子一两 生地黄二两 黄芩一两 防风二两 细辛五钱 五味子半两 黑参一两 人参一两 右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桐子大,空心茶清送下三钱。法宜艾叶、老葱熬汤,每日先薰后洗。